您的位置 人物榜 图书出版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立冬 202 3 年 11月08日00:35:23 节气 立冬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冬季的第一个。每年阳(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25即是。 立冬 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重要的节气、节日。去年是11月7日,今年是11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立冬
202311月08日00:35:23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节气
立冬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冬季的第一个。每年阳(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25°即是。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重要的节气、节日。去年是11月7日,今年是11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节。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解读:“立”的理解,今人与古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字义见前,节气则是作物全部收获晾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隐藏起来准备冬眠。是万物收藏,规避寒冷,冬季开始。  
立冬,其气候、风雨、湿度、气温等都处于转折点,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转变。
习俗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朝廷有祭天祭祖:立冬是古代的大节,习俗最早始于汉魏时期,这天皇帝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设坛祭祀迎接冬气。还要给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fǔ xù,请逝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掠夺与侵袭。  
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bǔ suì等习俗,以时令佳品祭拜祖灵,以尽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丰年,获得休息与饮酒的酬劳。现在很多风俗虽没有那么浓厚了,但依然延续。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还有补冬立冬补冬,补嘴空贺冬冬泳冬学拜师等。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养生:要遵循因地而异,因人而别。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体有虚实寒热之辩,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科学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经典 • 趣谈
 
冬天是外表十分宁静而实际万分火热。中华传统冬季是庆祝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辞旧迎新,喜迎新年、新春,节气、节日、节俗、节食很多,腊八粥、糖瓜粘、磨豆腐、割年肉、杀公鸡、红烧鱼、蒸馒头、除夕团圆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烙饼摊鸡蛋。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要休息一下,犒赏一家人的辛苦。除夕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秋季和冬季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吃饺子还有很多典故说。
饺子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食、当家饭食的习俗启源于春秋、先秦甚至更早,定型于汉代。经过春秋、战国和秦末社会大动荡,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恢复,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活发展,节气、节日逐步确立,节年吃饺子形成。从汉开始过年、过节习俗愈演愈烈。迎新年就是迎新春(立春)。宋代冬至吃饺子,明朝过年吃饺子成了法定习俗。
儒家经典、西汉戴圣编纂zuǎn的《礼记》,是专门研究秦汉以前多种礼仪的论著:“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ěr,煎之。”
“李世民说”节庆牢丸”。
唐朝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令厨师在肉中加菜,但是炸、氽不能成型。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住水煮。唐太宗问此为何物,厨师说用面皮包住的丸子,牢固,叫“牢丸”。唐太宗大喜,连称:这好!这好!从此牢丸成为重大节庆的标志食品。(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发现了随葬的一只木碗里有十几枚形如偃yǎn
的食品,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为唐朝的“牢丸”就是今天的饺子。)
“张仲景说”“冬至舍药”
东汉时期,河南省的“医圣”张仲景,潜心钻研古代医书,广收有效方剂,著成《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奉为经典,对祖国医学发展功勋卓著。他终生济世救人,情系百姓。他见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手、足、耳被冻伤,溃烂了,心里非常难过,辞官为民行医。他让弟子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施舍给百姓。服后周身血液上涌,寒气顿消,两耳发热,冻伤很快缓解痊愈。人们纪念张仲景恩德,每年包食娇耳
中国人吃饺子,就像美国人吃火鸡(美国人感恩节、圣诞节,以及重要节日必不可少,还上了国宴。)。
仅举几例,中国人除夕(新春交子,元宝)、正月初一(新春大吉,招财)、初四(阖家团圆,合子)、初五(破五开市,喜庆)、初六(捏小人嘴)、十二(捏老鼠嘴)、十五(元宵,扁食)、二月初二(咬龙耳,祛百病)、五月初五(粽子,云吞)、六月初一至初六(过小年,庆丰收,祀丰年)头伏(麦收仓,人苦夏,打牙祭)、立秋(贴秋膘,肉馅饺子)、立冬(秋冬交子,犒赏)、腊八(喝腊八粥,吃饺子)、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祭灶日,送灶王,送行饺子)……都吃饺子。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吃饺子。小寒大寒,吃饺子过年。小暑大暑,恰逢三伏,开胃安度……都吃饺子。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送行饺子迎接面”(有的地方调侃滚蛋饺子接风面)吃饺子。
有些食物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了某个节日的载体,承担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回忆和内心许多美好的愿望。
饺子:交子元宝,挣钱发财的意思。
面条:多福长寿,益寿延年的意思。
合子:手提钱盒,家庭和睦的意思。
烙饼摊鸡蛋:翻身、两面圆滑,包容、左右逢源的意思。
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中国人吃什么都是图吉利。
 
大约1900字
免责声明:版权声明: 本文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元素,版权均为我司独家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http://www.zgrwb.com/htm/people/book/2023/1107/4982.html , 违反者我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下一篇:关于入编《中国文化进万家2024甲辰年日历(年鉴)》的通知

为您推荐

笑文化倡导者许笑天新书《笑游天下》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笑文化倡导者许笑天新书《笑游天下》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笑是心情 游是名胜 玩乐山水 悟道人生 笑文化倡导者许笑天新书《笑游天下》首发式在京举行 本网讯 (记者 靳新国 宇强) 2025年4月19日上午,由《作家网》与《作家报》编辑部联袂主办的许笑天《笑
雷海基点评高昌诗章

雷海基点评高昌诗章

瞿塘潮诗词评论家雷海基简介 雷海基 ,瞿塘潮诗词评论家,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曾任解放军某部队政治委员,大校军銜。编著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
贺南阳方城作家武建华散文《小滴》获中国散文年会奖

贺南阳方城作家武建华散文《小滴》获中国散文年会奖

作者:王朝阳 裕州文印痕,乙巳逢早春。 作家复获奖,感慨生此文。 题记 文风靡中州,秀笔暖田畴。 晓溪涌江海,漪涟荡澜头。 萤光映大地,七情染衣袖。 时间如片羽,天镜正行眸。 小滴润无声,
《在希望的田野上》:谨以此书,献给希望工程

《在希望的田野上》:谨以此书,献给希望工程

近期,晨光出版社推出了作家何南创作的儿童长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该书以希望与梦想作为主旨,作家聚焦于中国乡村孩子的成长,结合自身的童年经历创作,期望通过温暖的文字,为读者播撒梦
传统节气·节日·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节日·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 节日 节令 节俗 公历 农历 节点 早知道 2024年 甲辰龙年 公历12月 农历十一月 ★中国现代节日 纪念日(不包括国际的 外国的) 公历12月 农历 十一 月 ▲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 主席 出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寒食节 还有寒衣节 您知道它的起源和节俗吗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寒食节 还有寒衣节 您知道它的起源和节俗吗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寒食节 还有寒衣节 您知道它的起源和节俗吗 公历04月,农历三月,是中国传统节日, 寒食节 。 公历11月,农历十月,是中国传统节日, 寒衣节 。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今年公历1
传统节气·节日·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节日·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 节日 节令 节俗 公历 农历 节点 早知道 2024年 甲辰龙年 公历11月 农历十月 ★中国现代节日 纪念日(不包括国际的 外国的) 公历11月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把中国
马华松诗集《黄河颂歌》研讨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马华松诗集《黄河颂歌》研讨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本报讯 10月20日,马华松诗集《黄河颂歌》研讨暨座谈分享会,在北京诗远阅读空间(通州店)举办。活动由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中华国粹》杂志社,《作家报》联合主办,北京文心国际文化艺术研
文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文脉兼容并蓄·文运亨通多彩

文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文脉兼容并蓄·文运亨通多彩

一、解读重阳节的 雅 称字义 每年 农历九月初九 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九 ji ǔ ,最早见于甲骨文。象形字,像人手臂弯节之形,即肘的本字。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 本义
传统节气·节日 ·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节日 ·节令·节俗

传统节气 节日 节令 节俗 公历 农历 节点 早知道 2024年 甲辰龙年 公历10月 农历九月 ★中国现代节日 纪念日(不包括国际的 外国的) 公历10月 1949年 10月 1 日 新中国诞生。 国庆节 是举国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