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榜 图书出版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专栏作者 张振海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详见概论和纵览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详见概论和纵览 三、 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详见概论和纵览 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奇观 详见概论和纵览 节气 物候 古。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专栏作者 张振海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详见概论和纵览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详见概论和纵览
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详见概论和纵览
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奇观  详见概论和纵览
节气 物候 • 古字 演化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系列解读 •“大雪”的三候
2022年12月07日 11:46:04 节气 大雪
(一)每年有四个季度,十二个月份,二十四个节气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太初曆》《太陽曆》《太陰曆》《逸周書》《時訓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
我国古代把每年(古称岁)划分成四个季度(古称时),每季三个月,四季十二个月,每月两个节气,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十二节+十二气),月首的叫“节”“节气”,月中的叫“气”“中气”,现在已经统称“节气”。交替出现,各十五天。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地球公转)运动,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为一个轮回,在阳历(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详见节气解读
(二)每年有十二个月份,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应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太初曆》 《逸周書•時訓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七十二候”为我国中原古人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的一些景象记录、编纂而成,用来说明时令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国古代长期农业生产、生活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总结,也是天文学、气象学、节候学等方面的一项重大文明成果。
七十二候包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事象趣味,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时间、自然、宇宙独特的联系。
每个月份(30天),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有三个候应,每个候应(5天),每年有七十二候应。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七十二候应分三类。
一、植物候应 通过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表达。
二、动物候应 通过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表达。
三、非生物候应 用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表达。
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三)每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应
2022年大雪节气的三个候应(简称三候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源于黄河流域 ,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大雪之日鹖鴠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再五日荔挺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雁,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一候,鹖鴠不鸣
解读: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
二候,虎始交
解读: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解读: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因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雪能激发创作灵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足见古代诗人对雪的喜爱。
瑞雪还有美丽传说, 
雪似三件物事,雪有三个神仙掌管,雪又引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哪三事?哪三神?哪个美丽的传说?请您阅读节气解读并详见另篇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
这些都是节气知识的重要内容。此篇对“三候”做了更多解读。
上个节气“小雪”……这个节气“大雪”……下个节气“冬至”
期待您深入研究、互相交流。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免责声明:版权声明: 本文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元素,版权均为我司独家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http://www.zgrwb.com/htm/people/book/2022/1201/4750.html , 违反者我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下一篇: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为您推荐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郭战利——传承中国文化 结交天下朋友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郭战利——传承中国文化 结交天下朋友

郭战利,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非遗文化艺术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 公司主营:老玉、和田玉、翡翠、瓷器、明清石器、明清家具、字画、古玩、杂项等 传承中国文化 结交天下朋友 收藏电话:13641020
中国少林杂志社社长释延明法师主法山东淄博普照寺跨年首届水陆法会

中国少林杂志社社长释延明法师主法山东淄博普照寺跨年首届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历时七昼夜,是佛教佛事中最隆重的一种,拔苦救难、度亡利生。为利冥阳两界、普济六道四生,2024年,山东淄博普照寺隆重举行跨年首届水陆法会。本次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大寒 2024年01月20日16:29:20 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四个,冬季的第六个。也是二十四节气和冬季的最后一个。每年阳(公)历的1月20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300即是。四大四小之一。去
延安颂艺术团筹建暨选拔选秀拉开序幕 引领文化新潮流

延安颂艺术团筹建暨选拔选秀拉开序幕 引领文化新潮流

为了配合电影拍摄项目同时成立了北纬30度影视艺术中心 国际数字传媒港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汪志民 李佳玲 随着2024年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昨天下午在北京龙爪树宾馆3
飞驰环球2024文化艺术盛会在京举行

飞驰环球2024文化艺术盛会在京举行

各位领导贵宾前排就座 光耀华夏北京讯(记者:朱紫阳 摄影:刘兴鸿 王敏)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指导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书画艺术精髓,以及加强书画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小寒 2024年1月06日04:49:09 节气 小寒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冬季的第五个。每年阳(公)历的1月6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85即是。四大、四小之一。前年去年是1月5日,今年是1月6日。
第二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第二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

本刊讯(记者 文兴亮张树成)2023年12月23日,《神州新农村》第二届全域有机农业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成功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是乡村
中国生态书画院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赵学敏书毛泽东诗词选)

中国生态书画院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赵学敏书毛泽东诗词选)

江山多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中国奉献·文化奇观·历法指南·廿四循环·追根溯源·继承发展

冬至 202 3 年12月22日11:27:09 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冬季的第四个。每年阳(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即是。两分、两至之一。去年、今年都是12月22日。 《
“纪念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生态书画院开幕

“纪念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生态书画院开幕

12月16日,由中国生态书画院主办的纪念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生态书画院开幕。展览集中汇集了老、中、青三代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书画作品188幅,以书画的方式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