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耕邺下 漳川奔流
——观苗耕川书法展随笔
郭连莹
癸卯春,时序雨水后三日,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承俊及副主席郭连莹、杨国志,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金融书协秘书长陶镛,著名书法家李峰等一行,应邀赴临漳县文化艺术中心观“‘旅途细雨 荒原墨痕’苗耕川书法展”,感知建安文化,一睹邺下风流。
苗耕川,笔名荒原,儒雅临漳男,1972年出生。河北省书协会员、国家广电总局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拾久诗社”发起人之一兼副社长,书法师从军旅书法家丁嘉耕先生。现供职于临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文化馆馆长。临漳曾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千年古城、建安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豪杰人才辈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土生土长,得漳河水滋水润,苗耕川少小即喜好写写画画,彰显与众不同。进入大学之后,更是舞文弄墨,崭露艺术头角,还在校园里举办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展,一时被传为佳话。
走出校门,进入县政府机关部门,在案牍劳形之余,书法——还是他的心心念念。于是,干好本职工作之余,苗耕川会不由得翻翻法帖,练练字体,博采众长,取精用弘。偶有所得,常常用砚台里的宿墨即兴挥毫,笔落纸上,墨过留痕,亦如展品中那一幅大大的、潇洒缠绵的“禅”字。
从“荒原”的笔名里,从陈列的作品里,从苗耕川的讲述里,他仿佛为世人演绎了一幅“耕耘收获图”——栉风沐雨的人生路途,滴滴点点的漳河水在他案头的砚池汇聚,在墨锭的轻轻研磨下成为点点滴滴的墨水,就像点点滴滴的春雨,滴滴点点地洒落在他心田中那块艺术的荒原上。于是,喝足墨水的一粒粒汉字,宛若一株株禾苗,迎风歌舞,摇曳生姿;笔墨线条,犹如叶脉、藤蔓,又似点点滴滴的水珠汇成潺潺涓涓的细流、再积聚成浩浩汤汤的漳水,川流不息。经年累月,“荒原”多“墨痕”。
癸卯雨水日,苗耕川书法展开幕。汇积半个甲子之久,精选七十多幅作品,“荒原墨痕”得以沐浴“旅途细雨”而示众。苗,得雨水之滋润,必将茁壮成长,此乃天时也;在本县功能齐全、高端大气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书法展,场馆环境优越,可谓地利也;作为县文化馆开展的“‘我’来展,‘我’来演”等年度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新春开好头,人心所向,可谓人和也。走进展厅,观瞻作品,自然如沐春风,则有心旷神怡。
尽管横跨三十多年时光,面对每一幅作品,苗耕川都像面对一位亲朋,即便没有落款时间,他也会如数家珍,细说端详。作品上,每一枚印章,他都能讲解来历出处;每一幅内容,他都能说出当时所抒发的心情和要表达的意蕴;每一种章法,他都能记着当时创作时的情境。良好的文学修养,使得他所展出的作品中少见寻章摘句、诗词格言,多为自己即兴之作,我手写我心,笔墨抒胸臆。斗方《无我》落款为“一个人一生中应不断超越自我,以达到‘无我’的精神境界”;同样是一幅斗方,是习字用的毛边纸,上面见缝插针、密密麻麻而又错落有致地写满了小字,“生命我曾抗争,成则不必在我”“尽力而为,随遇而安,莫在离开时觉得从没有在这个世界活过似的……”;条幅“仕途得意荣一时,文章鸣世传千古”;条幅“邯郸会复兴”落款处曰“邺城也将崛起也”……再看其笔墨点画,更是不拘小节、酣畅淋漓,亦如漳河水遒劲奔突之气势,又似曹孟德横槊赋诗之雄霸。书法之抒情达意功能,在这些书作中得以充分诠释。
观罢书展,在苗耕川“四善堂”书画工作室,茶香氤氲,翰墨寄情。大家意犹未尽,相继挥毫抒其情、耕墨达其意——耕川种苗、晴耕雨读、松雪下笔、天趣自然、晴耕阴种……
“读善书、听善言、交善友、为善事”,这是“四善堂”主人苗耕川所秉承之念。“四善”在身,荒原染绿,必然:艺苗茁壮,墨耕邺下,漳川奔流。
作者简介
郭连莹,河北曲周人。评论、诗文散见于《羊城晚报》《工人日报》《河北日报》《阳光》《中华建筑报》《当代人》《河北作家》等报刊,作品入选《新世纪之歌》《报坛散论》《在场微散文》等书籍。荣获《羊城晚报》“彩虹杯”读书随笔征文大赛二等奖,河北省委宣传部与河北日报等联合主办的《善行启示录》读书征文活动优秀奖,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征文三等奖,全国在场微散文2016年年度奖等。现为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作协书画院副院长等,系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研究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杂志社特约评论家等。